發布時間:2015-03-16 來源:中國經濟網
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為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促進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有序推進城鎮化、促進教育公平和社會公正作出了積極貢獻,未來,國家將怎樣部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進展如何?如何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人民網“兩會e客廳”邀請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全國政協委員、上海科技大學副校長兼教務長印杰,中興通訊副總裁、全球人力資源總監曾力共同探討職業教育的發展,我們一起聽聽他們怎么說。
滿足國家、企業、百姓三方面的需求
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國家是怎樣部署的?其進展如何?
魯昕:黨中央、國務院已明確:到2020年,形成適應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中職高職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現代職業教育是一個教育類型,而不是教育層次;以就業為導向,不以升學為目的;不斷契合產業發展升級,可以直接創造價值;體現終身教育理念,讓每個人都有機會通過教育改變自身命運,為人人搭建職業可持續發展的“立交橋”。
目前,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發展道路初步形成,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的能力大幅提升。2014年,全國共有職業院校1.33萬所,年招生966.83萬人,在校生2809.53萬人。“十二五”以來,職業院校共培養近5000萬畢業生。近年來一些熱門行業新增從業人員中,職業院校畢業生占70%以上。
職業教育的發展目標,是滿足國家、企業、百姓等三方面的需求。具體做法是推動“五個對接”,即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
為什么說現代職業教育是服務調結構、促升級、惠民生的重要舉措?
魯昕: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是優化經濟結構的迫切要求。我國高投入、高消耗、偏重數量擴張的發展方式已難以為繼,推動經濟在穩定增長中優化結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是契合產業升級的必然要求。保持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雙目標,服務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必然需要多類型多層次的數以億計的領軍人才、應用型人才、技術技能人才。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是保障改善民生的現實要求。
應增強職業教育對學生的吸引力
如何增強職業教育對學生的吸引力?
魯昕:關于吸引力不足的原因,有四個關鍵詞,即生源、觀念、履職、評價。出生率下降、生源逐年減少,輕視職業教育的觀念還不同程度的存在,有的地方政府履行發展職業教育的職責遠不到位,科學合理的人才評價標準與機制還不健全。
解決吸引力問題,要從三個方面下真功夫:一是轉觀念。大力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引導政府、社會、群眾,也包括教育部門自身轉變觀念。二是促改革。全面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推動職業教育與產業升級、公共服務、人的全面發展緊密對接,為國家、社會、家庭和個人創造價值。三是強內涵。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夯實職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使職業教育成為人們改變自身命運的重要選擇和有力支撐。
印杰:職業教育要有吸引力,必須解決兩個問題,第一,學生要有發展,第二,就業要有優勢。就業問題不是教育部門一家能夠做好的。比如職業資格證書的標準,應該由行業、企業等攜手完成。上海市政府統籌與職業教育有關的16個委辦局共同出臺了推動職業教育資源整合的文件。
曾力:近年來,職業院校畢業生與其他高校畢業生比較,個人素質、知識面、學習能力、適應社會的能力差異不是特別大。我們企業在嘗試兩條職業發展跑道,一個是在職工已經做的崗位上的逐步晉級跑道;另一個是橫向的跨崗位發展跑道,給職業院校畢業生更多的發展機會。
引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引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任務,怎么轉?
魯昕: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校轉型為應用技術類大學,重點舉辦本科職業教育。推動轉型根本目的是建設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結構,解決普通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學科專業趨同、人才培養模式滯后、服務區域經濟發展能力低下、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等4個問題。轉型是已有普通本科院校辦學思想、模式的調整,不是“掛牌”,不是更名,不是學校升格,不搞一陣風,不搞一刀切。
教育部將按照國務院要求做好頂層設計,加快建立高校分類設置、分類撥款、分類評估制度。省級政府要在改革試點中加強統籌,堅持試點先行、示范引領,全面提升地方高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招生、投入等政策措施向應用技術類型高等學校傾斜,為轉型發展提供政策支持。
曾力:中興通訊發展最快的階段,恰恰就是中國職業教育發展最好的階段,我們是職業教育的直接受益者。我們7萬多名員工,職業院校畢業學生占了20%左右。
我們覺得目前國家的政策、職業教育的環境還不夠解渴。我們期待改革力度再大一點,多培養本科層次的技能型人才。我們希望企業、政府和學校同心協力發展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