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4-03 來源:中國職業技術網
今年,高職院校單獨招生出現了許多新的變化:單獨招生規模大幅擴容,有的省市只要申報即可實施;單招方式更加靈活多樣,可以面向高中生、中專生及社會人員招生;一些地區單獨招生比例不少于本校在當地招生計劃的50%。放開單獨招生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生源危機,一些人認為這是教育主管部門采取的“救市”舉措。
平心而論,在參加單獨招生的隊伍中,很多是國家示范性、骨干院校,或是省級示范院校,其辦學都有一定的歷史積淀,而且,對地處一線城市、發達地區、專業獨具特色、坐擁優質資源的院校來說,他們當中有多少真正面臨著生源危機?
有高職院校的教師就曾直言:“單招我們都干了十多年了,從未缺過生源,早就不想招了,浪費精力,而且相比較而言,學生的素質表現也一般,但這是省里的任務,不招不行。”毋庸置疑,對那些尚處溫飽、求生存階段的院校而言,放開單獨招生確有緩解生源危機的動因,而那些已超過小康、處于發展上升階段的院校也被一刀切地扣上“生源危機”的帽子,這種說法未免有失公允。
去年,《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中提出,要加快推進高職院校分類考試,高職院校招生與普通高校相對分開,實行“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評價方式;2015年通過分類考試錄取的學生占高職院校招生總數的一半左右,2017年成為主渠道。
不難理解,一些省份緣何大幅地放開單獨招生計劃,無非是要充分落實國務院發布的實施意見。然而,對高考統招生源較好的院校來說,這樣的硬性規定確實是個負擔,畢竟,此類院校已然具備競爭優勢,所以仍將招生宣傳的重點放在高考上,未必能從“構建職業教育體系”、“實施分類高考”、“中高職銜接搭建‘立交橋’”等大格局的角度出發。有些學校甚至擔憂單招的生源質量無法保證,而更愿意以高考分數招收錄取。
在大一統的規定下,不乏某些院 校確是奔著緩解生源危機去的,而有的不過是為完成上級部門布置的任務,如此一來,賦予院校“自主權”的單獨招生就很容易跑偏,要么為爭搶生源、買賣生源而不擇手段,要么走過場、走形式,為招生而招生,致使單獨招生出現“冰火兩重天”,形成兩個極端,凡此種種都必然讓高職院校的單獨招生質量和聲譽大打折扣。
其實,在不少中學教師和家長的眼中,高考仍然是人生不可或缺的經歷,他們并不鼓勵孩子放棄高考參加單招。而在高中生這個群體中,類似于“沒有經歷過高考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這樣的說法也大有市場。究其原因,高職單獨招生終究還無法和高考制度相比,很多考生和家長對此也一直將信將疑。一方面在于院校的宣傳不到位,此項選拔方式尚未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更在于高職單獨招生還是個新生事物,其制度的設計、程序的規范還都處在探索階段,并沒有形成一定的公信力和權威性,而一些陷于生源危機的院校甚至一味將招生條件放寬,錄取標準還存在著很大的任意性。
回歸本源,溯其本質,高職單獨招生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突出高職教育特色,積極推進高考招生制度改革,選拔綜合素質高和具有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特殊才能的優秀人才進入高職院校學習。然而,若是為了解決生源危機或僅僅為完成上級主管部門的任務,赤裸裸地搶生源或敷衍塞責、程式化地例行公事,不僅曲解了國家出臺文件的本意,也必然會遠遠地偏離單獨招生的實質。
(作者單位: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