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4-02 來源:民建中央網站
馬培華主持會議
人社部副部長、中華職業教育社副理事長湯濤講話
陳昌智認真聽取了專家們的發言,不時插話詢問有關情況,與大家親切交流,共同研討職業教育和校企合作的問題。在聽取專家發言后,他指出,發展職業教育、推進校企合作,首先要解決認識、觀念和理念的問題。長期以來我們對職業教育不重視或不夠重視,“學而優則仕”、“重道輕器”的傳統觀念和現有的一些政策體制,嚴重束縛和影響職業教育的發展。我國要從經濟大國邁向經濟強國、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離不開職業教育,全社會的觀念都要轉變,要尊重勞動、重視技能,不能把職業教育看成低人一等。在這方面政府要切實發揮作用,要以法律形式、經濟保障等引導社會觀念轉變,切實提高職業教育的社會地位。第二,要認真研究和探討校企合作的模式、體制和機制問題。職業教育與企業的發展榮辱與共、互相依存,學校和企業要同心同德共同推進合作、實現共贏。要在機制體制上深入研究、總結經驗并不斷創新,對國有企業辦學遇到的困難、社會力量辦學等要加強研究,以新思路推進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第三,校企合作辦學中首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讓學生真正有技能,有謀生的本領;在傳授技能的同時,職業教育還要培養和塑造學生的職業精神,讓學生崇尚職業、熱愛職業、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要培養學生有創新的精神,啟發學生的思考,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有開闊的思路,會舉一反三,在社會上能夠有更多的生存手段和發展空間。
他強調,現在黨和國家對職業教育高度重視,我們要抓住良好的發展契機,研究和推動解決長期制約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問題。要進一步加大對職業教育和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宣傳力度,為職業教育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馬培華在主持座談會時指出,職業教育發展的問題是國家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下的一個關鍵問題。研究和推動職業教育要堅持三個導向:一是堅持國家需求的導向,職業教育必須主動適應、遵循國家發展的需要;二是堅持企業需求的導向,職業教育的辦學和人才培養必須符合企業需求,國家也要進一步鼓勵企業集團加大投入;三是堅持職教問題導向,認真研究當前職業教育面臨的問題,提出前瞻性的思路舉措,推動職業教育事業在新形勢下不斷向前發展。
湯濤在會上介紹了近些年來我國職業培訓和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情況,強調職業教育在培養人的職業精神、提升職業技能、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推動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開展需要切實推動社會觀念轉變、建立利益導向機制、完善立法體系、加強技能人才宣傳等。
在為期一天的專題座談中,陜西省政協副主席、省中華職業教育社主任李冬玉提出,中華職業教育社應該利用自身優勢,協調新聞媒體和有關部門,加大職業教育宣傳力度,大力表彰先進,推動校企合作的法規建設。揚州東方集團董事長何思模提到,完善的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穩定的職業教育體系是德國制造享譽全球的兩個秘訣,我們要借鑒德國經驗,創新職業教育育人方式。教育部職教中心研究所原副所長余祖光建議,推進校企合作要大力弘揚現代產業文化,形成尊重勞動、尊重勞動者和創業創新精神的社會氛圍。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俞步松強調,校企合作要有動力和保障機制,要創新多方合作辦學的體制機制,改革運行機制。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黨委副書記孫善學提出,我國職業教育應從供給模式向需求模式轉型,校企合作應成為制定職業教育政策法規的重要方針,建議政府改進職業教育治理模式和投入模式,為企業發揮作用開辟空間。青島遠洋集團船員職業學院黨委書記、院長白培軍發言說,國有企業辦學存在諸多困難,國家要創新企業辦學機制、扶持模式,構建企業辦學的收稅與補貼機制。教育部職教中心研究所所長楊進強調,依靠行業企業辦學是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方針,發展職業教育必須充分發揮企業重要辦學主體作用。深圳第二高級濟公學校原校長黃景容總結了技工院校校企合作有八條基本共識,對職業院校、政府和企業提出了具體建議。中國中小商業企業協會副會長劉廣東,天津市慶達投資集團公司董事長孫太利,清華萬博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總裁王向明等也結合實際情況做了交流發言。
楊農在會議小結時指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戰略問題,其動力機制既有政治動力,也有經濟動力、良知動力。可以考慮成立教育家企業家聯誼會、校企合作專門的基金等來具體推進此項工作的開展。
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人民政協報、中國教育報以及《職業技術教育》雜志等媒體記者到會采訪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