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4-17 來源:鳳凰網
今年全國兩會上,有政協委員提出,“建設現代職教體系,并不意味著要把所有職校生都培養成碩士、博士,我們要警惕職業院校的過度升學傾向”。并得出結論,“過于強調職業教育系統內部的銜接與貫通,過分拔高職業教育學歷,可能會導致職業學校成為類似普通學校一樣的升學教育,從而削弱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失去職業學校的辦學特色,這與現代職教體系建設的本意南轅北轍”。
筆者認為,委員提出的上述觀點是一個關乎職業教育發展的方向性問題,如果發生誤判,將對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政策設計和剛剛破題的中高職銜接試點產生干擾性影響。為此,作為一個長期工作在職業教育一線的職教工作者,我對委員上述觀點提出不同看法。
低學歷不是職教特色。隨著科技進步和產業提升,職業教育低學歷和低職業資格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已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涯發展需要。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廣泛應用于各領域,對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提出新要求,單一的中等職業教育層次已經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產業升級對高技能人才的需要,提升職業教育層次和職業資格水平成為必然要求。同時,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世界性潮流,基于職業生涯更好的發展需要,人們已不滿足于中等職業教育的較低學歷層次和一般性技能學習,向高職及本科層次發展成為必然選擇。
可是一提到職校生升學,就立即產生職教追求學歷之嫌。其實這正是社會上把職教等同于低學歷,認為職校生升學是不務正業、只有高中生升學才是正道的鄙薄職業教育的想法。職教不是低層次教育的代名詞,職教特色不取決于辦學層次,而是取決于人才培養定位和辦學模式。職校生升學或中高職銜接的根本目的,是順應科技發展、產業升級和職業需求,培養出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職校生升學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十分有利。筆者認為,即使職校生升學后將來繼續攻讀碩士博士,甚至成為專家、教授、院士也未嘗不可,只要他們有這樣的能力,在制度設計上就不應該有阻礙,其職教經歷不僅不應該受到歧視,而且應該成為實踐應用能力的支撐。
職教升學和中高職銜接的實際比例還很低。我國正在積極構建中高職銜接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職校生升學通道正在逐漸暢通,但職校生升學比例仍然很低,并不存在過度升學傾向。以江蘇省為例,2014年,全省中職畢業生中有意愿報考高職院校的學生數只有8.5%,升學比例為7.7%。另外,2014年,中職與本科3+4分段培養項目占中職招生總人數的比例不足1.8%,專科高職與本科3+2分段培養項目招生占高職院校招生總人數的4.1%,專科高職與本科聯合培養項目招生只占高職院校招生總人數的0.4%。
由此可見,中高職與應用型本科銜接還只是剛剛破題,所謂“過度追求中職和大學應用本科、研究生、博士生的銜接,追求職業教育學生學歷水平的提升,而忽略了職教本身的特色”的說法與事實不符,與碩博研究生銜接實際上尚未開始,過度追求更是無從淡起。
職校生的實際升學需求很有限。職業教育在升學體系上與普通教育有很大不同,這是由兩類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決定的。職業教育定位于培養生產、服務一線和基層現場管理崗位的技術技能應用型人才,以勝任就業需要為目的。因此,在中高職貫通的體制下,職業教育主流仍是就業,繼續升學只是個位數的比例。另外,學生個體學習能力差異性很大,學校型的正規學習模式對相當多的職校學生來說并非理想途徑,未來職業生涯發展更多的是通過其他學習途徑實現,例如在崗學習、在職進修、在線學習等,因此,職校生都去升學是不可能的,這樣的判斷也是不存在的。
可見,在建設現代職教體系,實行中高職貫通的體制下,就業仍然是職業院校培養人才的主流目標,職校生升學比例仍然非常有限,升學類型仍然是以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為目標。所謂“過度升學”、“失去職業學校的辦學特色”是缺乏事實依據的主觀判斷,應通過全面客觀理性分析予以澄清。(張健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