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廣播公司(BBC)日前發布名為《中國的科學革命》的長篇報道。該報道采訪了大批中國科研人員,以視頻、圖片和文字相結合的形式,詳細介紹了中國在天文、生命科學、粒子科學、深海研究以及航天研究領域的尖端科技項目,認為當前是中國科學研究的黃金時光,中國正在成為世界科技強國的道路上快速前行。
BBC這一報道選取中國射電望遠鏡、大亞灣中微子研究項目、豬角膜移植技術、彩虹魚深海潛水器以及載人航天和探月計劃作為五個領域尖端項目的代表。在射電望遠鏡項目上,報道關注中國即將建成的50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這一射電望遠鏡建成后將遠超此前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天文臺口徑305米的紀錄。中國射電望遠鏡整體由4450塊三角形面板拼裝組成,每一塊面板位置都可以調整。這意味著未來中國的太空觀測能夠較其他各國的射電望遠鏡接收到更多的無線電波信號,同時科學家可以根據自己選擇的太空觀測領域,調整望遠鏡的表面角度。這一即將建成的射電望遠鏡將幫助科學家在理解宇宙變遷、尋找新行星等領域發揮獨特的作用。
在大亞灣中微子研究項目上,報道介紹了中國在大亞灣開展的中微子研究實驗。類似實驗只能在全球屈指可數的幾個地方展開。大亞灣研究團隊的工作對于幫助科學家理解中微子屬性有著重要意義。報道強調,中國大亞灣研究團隊在研究中微子變化領域位于前沿,去年獲頒國際知名的“突破獎”。考慮到中國從1980年代才開始向這一領域投資,如此進步令人刮目相看。
在航天工程方面,報道重點介紹了中國在探月工程領域取得的成績,強調中國正在快速建立自身太空強國地位。在豬角膜移植和深海探索方面,以中國再生醫學國際有限公司和彩虹魚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代表的私人企業,在推動中國再生醫學研究和深海探測發展的同時,也在不斷探索中國科研項目新的商業發展模式。
在介紹上述五個領域前沿成果的同時,報道從多個層面積極評價了近年來中國的科研發展。報道引述《自然》雜志最近一份評估報告認為,就發表的學術論文數量而言,中國現在位居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這與幾十年前相比幾乎是天壤之別。與此同時,報道表示當前中國正在迎來越來越多的科技人才回國。隨著政府科研投資逐步加大、國內科研機會越來越多,中國未來還將迎來更多的優秀國際科研人才回歸。
報道表示,中國當前將研發投入放在未來經濟發展規劃的中心地位。在“十三五”規劃中數十次提到“創新”一詞。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劉珺接受BBC采訪時強調:“中國更加強調了科學的影響力。中國政府有決心繼續向科技領域投入,同時也要在今后10年內把科學放在非常顯著的地位。這關乎科學產出的數量和質量。從資金投入、對科研能夠起到作用和社會的認知角度看,現在中國擁有黃金機會。”(經濟日報記者 蔣華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