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4-14 來源:www.hop-e.com
近日,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我國即將出臺方案,實現兩類人才、兩種模式高考。據魯昕介紹,第一種高考模式是技術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試內容為技能加文化知識;第二種高考模式就是現在的高考,學術型人才的高考。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學術型人才的高考分開。魯昕說,“在高中階段,16歲就可以選擇你未來發展的模式。當然不管你選擇的是什么模式,你都可以實現你的人生目標。”
高考的改革實際上是教育體制改革,因此說高考的改革,應該從形式上到內容的改革,都是全面的,也是根本性的,只有不斷的改革,才能讓高考教育的指揮棒別誤導了我們的教育,也別因高考的體制,讓一考定終身成為永恒。
如今高考教育改革新增“藍領”模式,就學術型與技術型一起同臺競技,這也是邁開了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可以說是一個好的開始,更是教育改革的探試。
但是新增了“藍領”模式不等于實現了教育公平,更不能說實現了教育的素質,依然是圍繞著考試和分類,因此考試,似乎依然是高考的指揮棒,也是無法改變的一個命題;分類也是等級制,給人提前定制了終身,而非定制了人才。
高考此前有文理之分,結果文科不懂數理化,理科不懂語文和歷史、地理,這樣的教育缺少了胳膊,更是少了腿,不能是協調發展的,也不是素質的真正提升,培養了大批書呆子,大學畢業后,找工作實踐依然是擋在就業前的“攔路虎”。
如今新增了技術模式,似乎是要解決那些就業的攔路虎,也是把應試教育變成應用型培養,培養大批應用型人才,而非是書呆子,豈不知,受模式的影響,學術型脫離了實踐,技術型少了學術。
教育應該是開放的,也是遞進的,專業的選取或者進行,要讓受教育者自己選擇,那么大學教育前的教育應該是基礎性教育,基礎性教育是全面的,也是素質的,更是文化的,不能天天抓住學生的分數,學生的成績不放,讓學生厭倦了學習,少了興趣。就目前職業教育來說,一方面地位不高,在社會上沒有公平待遇,給人的感覺是職業教育是不入流,也非主流。另一方面職業教育也沒有沿著職業的方向進行,學生的教育依然是老一套,并非是職業化,專業化。
目前,無論是高中錄取學生也好,還是高考錄取也罷,都是高分進了好學校,低分再進入職業學校。初中考試后,高分進了了高中,或者說重點學校,而低分進入技校,技校學生進入企業或者各個單位,也并非受到平等待遇,沒有科學的考核機制,對他們也是一種歧視。
分類似乎分出的的是三六九等級制,而非分出個興趣,分出個愛好,或者是根據自己的特長,進入發展類型。因此說,無論是技術模式,還是學術模式,依然是無有模式,最后,不需要的專業多了去了,需要的專業找不到,人才依然是浪費,教育更是找不到改革的盡頭。
高考不在于模式,而在于培養人才。分類的問題不解決,教育的改革只能是原地踏步,而非是真正意義上的改革,也非是吸引人才,或者培養造就人才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