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4-1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4年會上,中國教育改革如何推進成為與會中外嘉賓關注的熱點。權威人士表示,要破解新增勞動力就業的結構性矛盾,應以職業教育改革為切入點尋求突破,進而推動整個教育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近幾年來,我國每年從中高等學校畢業進入勞動力市場的總量在1700萬人左右,其中700萬左右是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700萬左右是高等學校畢業生,這其中在中高等職業教育與普通本科各占一半。2014年我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到727萬人。
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在論壇上指出,從需求看,當前新增勞動力就業的結構性矛盾仍十分突出,其中最突出的矛盾,從短期來看,是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和技術技能人才供給不足的矛盾。從中長期來看,就是產業加速轉型升級與高級技術技能人才匱乏的矛盾。
與此同時,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談到,據人口普查的數據發現,20年里,中國成人的受教育年限只增長了2.7年,產業結構升級所產生的教育缺口至少是3年、4年。
“產業升級的過程就是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的過程,因而在實質上是勞動力結構高級化的過程,尤其是一線勞動力對先進技術的適應能力日益成為產業和企業升級的人力資源瓶頸。”魯昕說。
魯昕認為,解決這一矛盾是中國教育改革最重要的戰略切入點之一,關鍵的舉措是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進而推動整個教育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關于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部分,明確提出要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
魯昕說,近期國務院常務會議作出了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部署,明確提出要牢固確立職業教育在國家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重要地位,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魯昕介紹說,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基本特征有五個方面:一是以就業為導向,特別是要服務好青年就業。二是建立系統化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培養生產服務一線的數以億計的工程師,高級技工和高素質勞動者,構建從種植、專科、本科到專業學位研究生各個層次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三是將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貫穿體系建設全過程。四是構建開放立交、內外銜接的人才成長立交橋。五是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充分調動社會資源,一方面擴大職業院校辦學自主權,另一方面調動社會力量參與舉辦職業教育的積極性,鼓勵企業辦學,支持舉辦混合所有制、股份制職業院校。
來自“職業教育之母”德國的羅蘭貝格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創始人、榮譽主席羅蘭?貝格表示,職業教育體系是一個雙重的職業培訓的系統,一方面有學校教育的成分,另外一方面有實習的工作機會。職業教育體系是德國以及歐洲的教育體系的中流砥柱,中國建設自己的職業教育體系,對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和包容性增長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