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5月29日專電(記者周琳)“不要把知識產權當成花瓶,也不要追求短期的效應和量,一定要腳踏實地考慮知識產權的競爭力,考慮長久發展的戰略。如果你把它當成花瓶,當成短期評價指標,也許會得出一些自欺欺人的結果。”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張平說。
?。玻溉?,在由復旦大學和韓國高等教育財團主辦的“上海論壇2016”年會上,如何通過保護知識產權驅動創新,讓“中國制造”走得更穩更遠;“互聯網+”如何一面防山寨,一面不觸犯別人的專利權都是熱點話題。
上海知識產權局局長呂國強介紹,知識產權保護在我國起步也才30多年,在法院受理的知識產權涉外案件中,是我國權利人當被告比較多。“近幾年這種情況已經逐漸發展變化,這和我國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有關聯,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海外進行布局,未來類似這樣的案件將會增加。”
張平說,在互聯網時代,盡管“互聯網+”的公司增速很快,但是積累的年代很短,之前那些年傳統的基礎專利都不在它們手里。所以未來這些企業要么是面對大量專利許可的談判,要么就是大量訴訟。
其實近幾年來,我國知識產權申請數量已經領跑全球。據介紹,“十二五”期間,上海發明專利申請量為19萬件,增幅108%;國際專利申請近5000件,增幅115%。
與會專家認為,雖然專利申請量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一,但仔細分析,知識產權的質量比如專利核心技術方面,還和發達國家有很大差距。
呂國強說,未來上海不僅會深化知識產權司法體制改革,還要探索建立集專利、商標、版權等信息和服務于一體的公共服務平臺,建立知識產權管理和保護信用標準,探索建立產業知識產權運營基金。